當前位置: 市情 / 歷史

孫思邈

來源:市史志辦 發布時間:2021-08-17 08:49 閱讀: 字體大?。? 打印    保存 收藏

  孫思邈(541—682),今耀縣孫原鄉孫原村人。唐代著名醫藥學家。
  孫思邈7歲入學,“日誦千余言”,被譽為“圣童”。青年時,熟習老莊及百家學說,愛好佛家經典。他視富貴如浮云,不囿于名韁利鎖。曾隱居太白、終南、峨嵋、五臺諸山。隋文帝曾詔請為國子監博士,他托病拒絕。唐太宗即位后,又詔請到京,授予爵位,他固辭不受。以后,高宗召見,拜諫議大夫,亦“辭病請歸”。當時,名士宋令文、孟詵、盧照鄰等“執師資之禮以事”。上元元年(674),回歸故里,隱居五臺山(今藥王山)。
  孫思邈幼年多病。18歲立志學醫,20歲后專心行醫,為鄉鄰親友治病。他不僅深刻研究古典醫學,而且對民間驗方十分重視,往往為一方一藥,不遠千里去虛心請教。他在藥物學、營養學、針灸學、煉丹學、醫療技術等方面,均有杰出貢獻,成為一代宗師。他在所著的《千金方》中首創復方,是我國醫藥技術的重大革新。唐太宗李世民在贈孫思邈的贊詩中寫道:“鑿開徑路,名魁大醫……巍巍堂堂,百代之師?!?
  孫思邈不僅醫術精湛,而且醫德高尚。他認為,要成為一個好醫生,就必須精神集中給人治病,而不能有貪求財物的雜念;要同情和愛護病人,無論患者富貴貧賤、親近遠疏,都要視同為自己的親人一樣。當時,有很多窮苦鄉親付不起醫藥費,他就免費給予治療,還親自為其熬藥,甚至把自己的房屋讓給病人住。遇有危急病人請診,他往往不顧晝夜寒暑、饑餓疲勞和道路崎嶇,總是盡快趕去搶救。因此,孫思邈在民間享有很高的威望。
  孫思邈一生勤于著述,直至“白首之年,未嘗釋卷”。世傳著作70余種,其代表作為《千金方》《千金翼方》二書。
  永淳元年(682)二月十五去世,享年141歲。孫思邈去世后,人們尊稱其為藥王,為他立祠建廟,把他的藥方刻在石碑上,豎在街巷路口,把他隱居的五臺山,稱之為“藥王山”。崇寧三年(1104),宋徽宗敕封孫思邈為“妙應真人”。


網絡編輯:李敏超
信息審核:李敏超
亚洲全黄无码一级在线看_国产普通话刺激视频_日韩精品中文一区二区_最新国产自产视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