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鐵民(1920—1985),曾用名張培銘。山西省吉縣水洞溝人。
民國25年(1936),參加革命。26年(1937)10月,加入中國共產黨。歷任中共吉縣縣委宣傳部、組織部部長,吉縣、河津、汾南縣委書記,汾南工委書記,太岳五地委宣傳部部長,晉綏十地委副書記。新中國成立后,擔任晉綏分區黨校七部主任,西康區(?。h委委員、秘書長、組織部長,中央工業交通工作部干部處長,中共中央西北局經委、經計委副主任及第二直屬機關黨委書記。
1972年5年,年過半百的張鐵民任銅川市革委會副主任。時值“文化大革命”時期,他頂住重重壓力,排除種種干擾,冒著被再次“打倒”、“罷官”的危險,堅持搞生產建設。一到銅川,便到基層,廣泛深入地了解、研究市情,決意改變銅川的落后面貌。首先,他從市革委會開始,著手整頓機關衛生面貌,號召機關全體人員清除院內長期堆積的垃圾,鏟除雜草,粉刷室內外墻壁,使機關大院面貌煥然一新。接著,又率領全市人民大搞城市秩序整頓,大搞愛國衛生運動。用他的話說,就是:“為人民群眾提供安全、舒適的工作、學習和生活環境。動員城鄉人民為自己的衣、食、住、行創造條件,共同建設城市、管理城市?!痹谒膸ьI下,全市人民一齊行動,經過數日的清運,堆積如山的垃圾奇跡般地消失了,家家戶戶的室內外墻壁、街道兩邊的圍墻、商店櫥窗整齊、清潔、美觀了。人們無不交口稱贊。
與此同時,張鐵民又領導進行了交通治安秩序的整頓和城市建設整頓。他針對銅川交通“南門難進,北門難出,中間難過”的落后狀況,從1973年春季開始,就著手拓寬一馬路的工程,路面由9米加寬到12米。拆遷一批居民戶,修建了銅川火車站廣場。冬季,又進行川口道路改線,進而改線拓寬由黃堡通往市區的公路,在軍工水泥廠修建公路橋,新修沿鐵路到市水泥廠的公路3公里,避免開山放炮中斷交通的難題,解決了“南門難進”的問題。接著,將二馬路加長7公里,修建青年路立交橋,解決了“北門難出”的問題。繼而,拓寬市區內一、二馬路,遷走經常阻塞交通的市木材公司貨場,解決了“中間難過”的問題。為了城市交通安全,還擴建機動車停車場和停車點,沿街建立了30余處自行車保管站,在公共汽車站增設了護欄、雨棚。從而,使銅川的交通秩序顯著改觀。張鐵民在市委常委會上還提出,根治漆水,搞好防洪、造田和城市規劃的建議,得到市級領導成員的一致贊同。于是,市委發出全市動員、大戰漆水、徹底改變漆水舊貌的號召。張鐵民親自抓這項大工程,成立了治河指揮部,從治河的規劃到具體工程,他都親自過問,并以普通勞動者的身份,經常在治河工地上抬石頭,拌灰漿,邊勞動,邊指導,現場解決問題。在他的帶領下,全市機關、企事業單位、農村生產大隊、駐銅部隊等,不分男女老少和干部、職工、家屬,全都自覺地投入到治河勞動之中。經過連續3期治理,一條長達38.75公里的石砌河堤縱臥市區,河堤兩岸的道路也隨之修成,道邊栽種4000多棵桐樹,安裝上路燈,修建了涼亭,為群眾開辟了新的游憩場所。增造良田4000多畝,確保2500多畝農田不再遭受洪水侵害。他還親自察看選點,在依山傍水的七里鋪南山,開辟修建銅川市第一個公園——人民公園。
張鐵民在銅川任職期間,在農村工作中突出抓農田基本建設,動員成千上萬的群眾,大干苦干,為后來的農田基建打下了基礎。他還提出山坡、溝岔全部綠化的方案。在他的指揮下,僅1973年和1974年的春、秋季節就在山坡上植樹1500多畝,初步綠化了小河溝、老虎溝、新興溝、大同溝等10多條山溝,使昔日的荒山坡開始出現茂密的幼林。
張鐵民在兼任銅川礦務局黨委書記期間,經常深入各礦,狠抓薄弱環節,有時親自上調度室動員指揮,使煤炭生產任務不斷超額完成,保證了省內用煤,支援了上海、浙江等地的急需,開創了銅川煤炭南運的歷史。
1977年冬,張鐵民調離銅川,廣大干部、群眾無不感到惋惜和留戀。1985年9月17日,張鐵民在西安病逝。